觀察技巧 (Observation)

口訣:Look Look Look! Ask Ask Ask! --李林靜芝《小組查經手冊》p.13
     (ask: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另一要訣:觀察除了用眼,也要用——一面觀察、一面寫下記錄。

還有,不要只注意那些難的、深的,而忽略明顯的
一個魚的故事裡,主角觀察到標本魚的許多珍貴特性,但教授始終不置可否,要他再觀察、再觀察,直到他提出「這條魚是左右對稱的」,才首度得到教授的點頭稱許。
 
 

作業:觀察使徒行傳一8

  1. What 主要事件:得著能力(主要子句)
    平行經文是「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廿四49)。
  2. Who 發生在何人?你們(一3「使徒」)
    不是用「門徒」一詞(一12、二1原文並沒有「門徒」二字)。
    按一13,是指十二使徒,但在一15ff、第二章的敘述,聚會的包括許多門徒。
  3. Who 誰說的?耶穌
  4. When 發生與否?尚未,動詞「得著」是未來式
  5. When 何時發生?聖靈降臨時
    「降臨」是不定過去式分詞 (aorist participle)。在分詞裡,時態不表達絕對時間,只表達相對時間。這裡表示聖靈降臨「後」才得著能力。
  6. When 多快將發生?「不多幾日」(一5)
  7. When 最後發生與否?發生,五旬節時(二1)
  8. When 何時說的?耶穌復活之後,升天之前(一3, 9)
  9. Where 何地發生?耶路撒冷(一4)
  10. Where 何地說的?橄欖山(一12)
  11. How 如何發生法?聖靈降臨在身上
    文法上,聖靈降臨是 genitive absolute 句型,可表達時間或方式等副詞功能。
    這裡意味這「能力」是神的大能,經由聖靈施給人的。
  12. How 聖靈如何降臨法?「聖靈降臨」是一次的事
    「降臨」用的是不定過去式 (aorist),屬於「點性動詞型態」(punctiliar aspect)(相對於「線性動詞型態」linear aspect,表達持續性、經常性的動作)。
    這裡指向聖靈降臨是歷史上一次的事件,不是持續進行的降臨,也不會重覆多次的降臨。
  13. What 何謂「聖靈降臨」?
    似等同於「受聖靈的洗」(一5)、「被聖靈充滿」(二4)、「聖靈澆灌」(二33)、「領受聖靈」(二38) 等詞,因都是在講同一事件。路加對這些字眼的用法似乎都是同義詞(但別的聖經作者可能用法不同)。
  14. What 何種性質的說話?預言或應許(未來式)
  15. What 發生結果?作耶穌的見證(不是「傳福音」一詞)
    「作耶穌的見證」意思是見證祂的受害、復活、赦罪等事實 (參路廿四46-47)。
  16. What 「作見證」與「得能力」關係?
    文法上,兩者為平行子句(連接詞是 kai "and"),不是附屬子句(不是用連接詞「因為」「為了」等,希臘文 hoti, hina)。
    不過在意義上,可視「作見證」是「得能力」的結果或目的。
    得著聖靈大能(或靈洗、澆灌),不是為著「造就自己」(林前十四4),而是為能作祂的事工。
  17. Where 何地作見證?所有地方,從耶路撒冷到地極
  18. Who 向誰作見證?暗示所有人,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
  19. What 何種性質的說話?「作見證」也是未來式
    未來式可能仍是預言(敘述性),但受希伯來文影響,未來式也可能是表達命令。
    平行經文「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路廿四48) 是敘述性的(不是命令語氣)。
  20. Where 作見證的地域次序?由近至遠:耶路撒冷→猶太地→撒瑪利亞→地極
  21. Why/How 所提地名何意?除地域次序,似也暗示傳福音策略的文化次序
    猶太領袖→猶太人→撒瑪利亞人(半猶太人)→外邦人(非猶太人)
    這也符合聖經他處原則,「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一16,二9,10)。
  22. Why 為何說的?為回答「以色列國復興的日期」(一6)
  23. How 如何回答?沒有正面回答復興的日期,而是指出復興要發生的事。
  24. Why 這樣回答何意?指出我們對神國的關注,焦點當放在聖靈的工作與我們的使命,而不是時間
  25. How 是否如此發生?是,整卷使徒行傳證實這節經文完全兌現。
    這節聖經確實是理解整卷使徒行傳的「鑰節」(參見使徒行傳大綱圖)。

 

常見的錯誤(以徒一8為例)


 
 
 

新約解經學 || 網上聖經 || 最近更新: Sept 27, 2003